•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2

桃酥萝莉
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想和你同床

已采纳
1分钟前发布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http://www.zjks.cc 10月23日讯: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是2008年3月1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在编写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兼顾到小学、中学及社会人士等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对目标等级也做了适当调整,突出汉语交际能力在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的地位,以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旨在为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服务。适用对象包括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在校学习者与社会学习者、有汉语背景者与无汉语背景者等。此外,《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中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及志愿者教师也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编写国际汉语教材提供了参考。
47 评论

淡若清风

已采纳
报考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基本要求:1、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均为汉语方面的专业学历;2、具备一定的汉语熟练程度,能够较好地表达汉语,且能够熟练操作汉语书面材料;3、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经验,并了解国际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4、熟悉汉语文学、历史文化等;5、具备优秀的思维和沟通能力;6、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通过英语考试(及资格试);
6 评论

笑我懦弱

已采纳
报考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基本要求:1.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均为汉语方面的专业学历;2.具备一定的汉语熟练程度,能够较好地表达汉语,且能够熟练操作汉语书面材料;3.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经验,并了解国际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
37 评论

折枝′

已采纳
中国国内现行的汉字教学的主要模式可以概括为“两个同步”:一是“语文同步”,二是“认写同步”。但是这种汉字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那些母语为拼音文字的西方学习者来说,“语文同步”和“认写同步”的汉字教学模式,常常使不少学习者在汉字学习面前感到困难重重。汉字学习问题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瓶颈”。在东西方学生同班上课的课堂上,西方学生常常由于汉字困难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而产生挫折感,不少学生因此终止了学习。为了更好地引导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学习汉语,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国内许多研究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最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所谓“认写同步”,是指要求学生对所学汉字既会认又会写,强调每个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训练要同步进行,实际上学生花在汉字书写上的时间占去汉字学习时间的绝大部分。所谓“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就是在汉字学习阶段,将汉字学习分解为汉字认读和书写两部分任务,强调先学习认读,后学习书写,以识字为重点,汉字认读练习要多于汉字书写练习,会认读的汉字量要大于会书写的汉字量,实行汉字认读和书写分步走,而不是认写并进。一、关于“认写同步”和“认写分开”问题的争论关于“认写同步”还是“认写分开”,对外汉语教学对此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钟锓钟锓.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J].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1979,(4).在《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一文中就曾经提到,对于“只需要认汉字的学生是否一定要写汉字”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派认为,认离不开写,动笔书写对于记忆汉字是必要的。另一派认为认与写虽然有联系、写能帮助认,但写并不是认的必要条件。钟锓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应当进行实验,找到较为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那之后的近20年,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国内很多研究者和教师在讨论汉字教学时,实际上都主张“认写同步”,要求初级阶段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达到“三能”,即能认、能写、能用(张静贤,1999),把汉字认读和书写作为一个整体来要求,对学生掌握汉字的要求没有区分“认读”和“书写”。现行的汉字教学模式也主要是“认写同步”,国内教材的汉字处理方式大多是“会认”和“会写”同步要求的。王瑞峰(2002)曾对国内编写的使用广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汉字处理方式进行系统考察,发现多数教材中汉字教学的顺序主要取决于语法教学用字出现的顺序,为了避免学习初期难字教学的困难,一些教材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例如,某些字形复杂的汉字不作为教学中的生字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控制方法也是从“会认”和“会写”两个方面同时要求的。“认写同步”的方法是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采用的主流方法。采用“认写同步”模式的主要依据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汉字认读技能和汉字书写技能同等重要;(2)认读和书写互相促进,互相依赖,不能分离;(3)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对汉字书写的高要求是有利的;(4)认写并进有助于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的安排;(5)学生汉字学习的困难不在于书写,而在于别的原因,例如,短时间要学习的汉字过多、复现率过低等。但是,近些年,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认写分离”的观点,认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不应当把汉字的认读和书写看成一个整体,而应当看成两种不同的、可以分步骤完成的任务。例如,佟乐泉(1999)认为,和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比较,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要同时完成汉字认读和书写两项任务,困难要大得多,因此他提出对外汉字教学可以实行“读写分步走”,第一步先要求认读,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之后,再回过头来教书写;宋连谊(2000)明确提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只重认读不求书写”是可行的;崔永华(1999)提出汉字教学应当实行“先语后文,集中识字,先读后写”的教学程序;周小兵(1999)提出汉字掌握要分流,即要求学生能认读和能书写的字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不能要求过高;杨夷平、易洪川(1999)、潘先军(2000)均提倡对外汉字教学要突出识字、淡化书写;柯传仁、沈禾玲(2003)也提出,对初级阶段的学生,不应在汉字书写方面提过高的要求,以免占用太多时间,造成过大压力,最终影响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石定果(1999)认为,对外汉字教学要注意到学习者识字和写字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前者比后者容易,主张“教学中应该分步骤地实现读和写,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读写并进,面面俱到”。张朋朋(2001)则主张汉字教学应当认写分开、先写后认。王瑞峰(2002)也提及认写分离,减轻学生的负担。上述学者提出的认写分离的理由,是值得重视和考虑的,也是我们提出针对西方人的汉字教学应当实行“认写分步走”的重要依据。有的理由看起来是大家公认的现象,有的理由是对教学经验和日常经验的总结,有的理由还存在争论(例如汉字书写对认读的影响)。但是应当注意的是,部分理由缺乏足够的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强有力的实证研究(调查和实验)的支持。二、关于“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问题的研究现状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外汉字教学过程包含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例如汉字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教学的方法等。近些年由于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人数剧增,汉语教学普及化需求增加,如何处理汉字“认读”和“书写”的关系、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是汉字学习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互相联系但又各不相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人们对汉字认写关系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认写同步要求”和“认写分流”。前者要求学生对所学汉字既会认又会写、强调每个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训练要同步进行,后者把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暂时分开要求,要求学生首先多认字、少写字,强调增加识字量,降低写字量,尽早进入阅读阶段。从已发表的论文看,过去学者大都主张汉字认读和书写的掌握同步进行,现行的汉字教学模式也主要是“认写同步”。但是这种汉字教学模式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难度很大。近些年,有研究者提出“认写分流”的观点,例如宋连谊(2000)、杨夷平、易洪川(1999)、潘先军(2000)、崔永华(1999)、周小兵(1999)。但是实际上哪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尚未见到系统的实验研究。因此,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进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模式的系统实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的成果不但能为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照,而且由于汉语的“语”和“文”关系的特殊性,采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认知加工和汉字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有助于了解第二语言文字加工和习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丰富第二语言文字习得理论。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既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2005年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召开的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上,不少学者都关注汉字教学中认写关系的处理。例如,丁崇明(2007)提出,“四会”对大多数西方学习者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对于大多数一般西方人来说,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去硬记多少汉字的写法,因为真正要求西方人用汉语写文章的机会是极少的”。而且,现行的对外汉字教学大纲难度太大。他进一步认为,应当依据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不同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汉字教学策略;应当“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应当区分“认读写”的汉字与“认读”的汉字。他还具体设计了一个922字的西方人“认读写汉字”字表。王际平(2007)对90名在上海交大学习的欧美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其中初级50人,中级30人,高级10人),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无须学习手写汉字,只要能辨认电脑里的汉字同音字的学生占91%;选择需要学会部分手写汉字的学生占37%,选择必须尽可能地学会手写所有汉字的学生只占16%。张田若(2007)认为国内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集中识字”也基本适合于西方人学习汉字,提出“识字不求一次达成”,应该“分散难点,逐步占有”,主张“认读为先,书写随后”。在此次会议上,笔者提出,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要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道路。即把初级阶段的汉字学习分解为汉字认读和书写两部分,强调多认读少书写,会认读的汉字量要大于会书写的汉字量。这是因为,首先,从心理学的记忆理论来看,汉字认读和书写是两种不同的信息提取过程,影响因素也不同。在自然的非速示条件下,汉字认读不受笔画数多少的影响,但汉字书写却存在笔画数效应;其次,传统语文教学的识字教学、现行的小学识字教学,都采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分散难点、降低难度,使学生迅速扩大识字量,尽早进入阅读阶段,增强学习信心,也有利于汉字书写的教学按照汉字的系统、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来安排教学,避免“认写同步要求”所导致的相互掣肘现象(江新,2005)。关于外国人书写练习对汉字认读影响的问题,Chin(1973)做过初步的实验研究,他发现,无论是书写成绩还是认读成绩,要求书写组比不要求书写组的成绩都要好。但是该实验的设计还有待改进。因此我们不能只凭这一个研究的结果就得到定论,还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来探讨这个问题。三、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好处对外汉字教学实行认读和书写分离,多认少写,会有很多好处。总的来说,这样做能够突出基础阶段西方学习者汉字学习以识字而不是写字为重点,有助于分散难点,避免学习受挫,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识字能力和汉语阅读能力,也使得汉字书写教学能够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一)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轻负担,增强信心,增加兴趣把学生要学习的汉字分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会认的字比会写的字多一些,开始学习时降低书写量的要求,只突出认字,避免字字要求会认会写,有助于分散汉字学习的难点,减轻负担,消除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汉字难主要表现为开头难,先学好一定数量的汉字,往后就会越学越容易。汉字教学的关键是开头要开好,写字不要过多、过难、过快,把学生吓跑。采用认写分步走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分散汉字学习的难点,较好地帮助学生过这个“汉字关”,顺利进入汉语读写的大门。(二)有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尽早进入阅读阶段应当首先把认字而不是写字作为基础阶段学生汉字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让学生多认字,少写字,认大量的字,写少量的字,尽早进入阅读阶段,快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活动本身反过来又会促进认字,使认字和阅读进入良性互动,避免使汉字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无交际意义的纯粹练习活动。(三)既适应随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教学,也适应集中识字的教学认写分开的做法,可以适应随文识字的教学。现在许多院校的汉字教学基本上都是采取随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方法教汉字,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不会面临口语课和汉字课独立设课造成的双重负担,汉字学习容易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活学活用汉字。认读和书写分开,要求学生会认读所有学过的字,能够使汉语听说和汉字认读紧密配合,不易脱节。由于要求学生能认读所有学过的字词,所以学生能够阅读汉字课本,也能够看懂老师的汉字板书,能够用汉字进行书面的(接受型的,非表达性的)语法操练。因此这是一种适应性强、容易操作的汉字教学方法。认写分开,也适应集中识字的教学。例如中国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三、百、千”三本识字读本进行集中识字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使儿童记住大批汉字(韵语识字),并且在集中识字的同时,辅以少量字的书写训练。在对外汉字教学中采用“认写分流”的做法,同样不排斥集中识字法,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将分散识字、集中识字等不同识字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识字。(四)有助于汉字书写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安排,加强写字基础训练认读和书写分开,要求学生会认读所有学过的字,但是只要求他们会写其中的一部分字(每课或每个单元的生字分为认字表和写字表两个部分),即多认少写,便于汉字书写的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按照汉字的规律和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教学,克服随文识字、非独立汉字课带来的汉字书写过难的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书写训练,使学生学习写基本字,掌握汉字笔画笔顺,熟悉汉字的书写方法。只有先认后写,多认少写,分散难点,才便于教师对学生书写时的笔画和笔顺规则甚至书写汉字的美感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避免由于汉字书写任务过重而不得不降低书写基本功要求的做法。(五)有助于以认促写,认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一方面,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大,他们对汉字字形会越来越熟悉,对汉字的规律有越来越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汉字的书写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样他们会写的字自然会越来越多,甚至也会越来越美观。因此汉字认读可以促进汉字的书写。另一方面,通过少数汉字的书写,扎实地掌握基本的笔画、笔顺、构字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某些形似字的字形精细辨别,从而促进汉字的认读。初始学习阶段要求书写的汉字少而精,这对于培养学生汉字的字形辨别能力、分析能力也是有利的。因此,多认少写有助于以认促写,认写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总之“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有利于学生识字、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写字,可以避免“认写同步”所导致的“认不好也写不好”的相互掣肘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主张的方法是“多认少写”而不是“只认不写”,写字量虽然降低了(与“认写并进”比较),但是写字基本功的要求没有降低。四、此项研究面临的不足之处据我们了解,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绝大数院校都没有采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做法。从已发表的论文中了解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宋连谊进行过“只重认读,不求书写”的教学实践,他发现在要求能够看懂课文、但不要求会写所学汉字的情况下,虽然学生书写方面的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书写较好的学生(能写出所学汉字90%)和书写较差的学生(只能写出5%)完全可以同班上课。他们使用同样的汉字课本,老师的板书也以汉字为主。宋连谊认为他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只重认读,不求书写”的教学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今后,对外汉字教学可以进一步探讨“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在教学实践上,主张“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必须有一套用科学方法编写的教材与之配合,还要解决许多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参考文献:[1]钟锓.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J].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1979,(4).[2]张静贤.有关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D].见吕必松《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王瑞峰.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4]佟乐泉.小学识字教学研究[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5]宋连谊.汉语教学中只重认读不求书写的可行性[D].见《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世界汉语教学1999,(1).[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多项分流、交际领先的原则[D].见吕必松主编《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杨夷平、易洪川.浅析识字教学的对内、对外差别[D].见吕必松主编《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潘先军.对外汉语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D].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柯传玲、沈禾玲.回顾与展望:美国汉语教学理论研究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3).LiaoningNormalUniversity(2011级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学概论题目:关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新模式——“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问题的综述学院:文学院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号:201110351学生姓名:潘栖指导教师:原新梅教授
10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1年国际汉语教师资格报考?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2021年报考条件1、大专以上学历。2、在校生大二以上。3、留学人员可放宽到高中毕业或高三在读。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1、基础综合(含现代汉语(占50分)、中外文化(占50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2、课堂教学能力测试(含普通话考核)3、外语(达90分即可。如有相关外语证书,可免考。)说明:除“课堂教学能力测试”考试时间为10分钟外,其他课目考试时间均为

    白日梦 4人参与回答 2024-10-23
  • 对外汉语课堂_中级语言测试题

    对外汉语课堂_中级语言测试题本文简介:题目:中级语言测试题第一部分、听力一、听下面五段对话对话,回答问题。(每段对话读一遍)1、北京什么季节最舒服()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小明喜欢那排的票()A二十排的票很好B坐二十排有点儿远C二十排位置最好D我们离演唱会很远3、顾客买了什么颜色的T恤?()A红色B黑色C白色D蓝色4、明天是星期几对外汉语课堂_中级语言测试题本文内容:题目:中级语言测试题第一

    沐风姑娘 4人参与回答 2024-10-23
  • 粤是广东?

    1. 是的,。2. 因为的简称,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海,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3. 广东省的行政区划中,全称为广东省,简称为粤,这是因为广东省在古代的称呼为“粤”,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广东。广东省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

    疏狂一醉 5人参与回答 2024-10-23
  • 现代汉语语音特点?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每一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的标志。 2.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3. 汉语语音系统以及发展规律的统称,不仅仅包括汉语拼音。 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 汉语的音节结构有很强的规律性。

    洛筱爱 4人参与回答 2024-10-23
  • 句子里面可以去掉谓语或宾语吗?

    1 可以去掉2 从语法上来说可以去掉句子中的谓语或宾语,但是这样会导致句子表达不够完整,内容不够明确,容易产生歧义或误解。3 因此,在正式的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应尽可能保留完整的句子结构,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

    残留拥抱 20人参与回答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