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570

白芷
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汉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纵横家

已采纳
汉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分钟前发布 -【汉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http://www.zjks.cc 11月22日讯: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效果。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性格和自信心。1、动机。动机(motivation)在情感因素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2、态度。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学习态度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三种。对于汉语学习来说,这三种不同态度是会大大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3、性格。性格对于第二语言学习非常重要,个性特征是重要的情感因素。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明显的不同。外向型的学习者喜欢多说话,愿意交际,不怕犯错误,这就能获得较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特别有利于强调快速反应的口语能力的提高。而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由于不爱说话,不爱交际,可能在口语能力的提高方面慢一些,但在、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方面钻研较深。对于不同性格的学习者,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4、自信。自信,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习惯性地以这种评价关注自己。它用一种赞同或反对的态度来表达对自己的成功与价值的相信范围。简言之,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持的一种价值判断。具有高度自信的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怕犯错误,能得到更多的机会练习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来源:儒森对外汉语进修学校
50 评论

杺誶亾酔

已采纳
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开题报告)本文简介:华中师范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入学时间毕业时间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近几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参与世界经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开题报告)本文内容:华中师范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入学时间毕业时间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近几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使用汉语、进行汉语学习的国家和人也越来越多。汉语作为中国的主要语言,目前逐渐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与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开展了大量的文化、科学技术、商贸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语言作为中韩两国交往、交流的主要桥梁,在开展各项事务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中国与韩国各种人文文化交流过程的不断深化、交流内容的增多,更多的韩国人加入到汉语学习的大流中。韩国初级生作为韩国刚开始学习汉语的主要人群,在汉语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尤其是汉语存在着表现形式多样、语境语义复杂等问题,给韩国初级生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2)课题研究意义本文以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为题,开展韩国初级学生针对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工作,通过查找中韩两国在疑问句表达形式、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提出韩国初级学生在开展年龄类特指疑问句教学上的相关建议,为强化两国语言交流与合作、提高韩国人学习的热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3)国内外研究现状1.中国学者针对汉语疑问句相关的研究刘志成在《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中指出,疑问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留学生现实生活交际中的常用句式。在对外汉语疑问句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对疑问句的掌握不尽如意,主要表现在疑问句习得顺序的不同和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那么我们对留学生疑问句习得与偏误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在疑问句教学中采取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好疑问句教学。谭轶操在《现代汉语疑问句语用研究》中指出,通过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预设、焦点、会话结构、言语行为等,尝试探究了疑问句的部分语用现象,从中概括出一些基本规律。陈香兰在《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的语境观与高层转喻机制》中,将语境因素考虑在内,从认知高层转喻角度,探讨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的程度和偏离背后的认知机制。周丽华在《现代汉语特指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调查研究》中,基于学界对现代汉语特指问句的各个方面研究的状况,着重梳理了特指问句的句法结构、语义和语用分析,并通过考察相关的大纲、教材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期使人们在对现代汉语特指问句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了解留学生在习得现代汉语特指问句时出现的偏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2.中国学者对年龄称谓方面的研究3.针对韩国人学习汉语疑问句方面的研究杨眉在《韩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系统的习得研究》中指出,疑问句的本体研究经过多年地发展已经得出很多优秀的论文著作,理论成果。但是本体研究对于疑问句对外教学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汉语疑问句系统的教学和习得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汉语疑问句为调查对象,研究韩国初级中级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的教学和习得情况。黄娟在《初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代汉语疑问句的四大类,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以汉语学习时间三个月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初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情况。金旿卿在《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中通过对两名韩国儿童进行了为期近五个月的跟踪调查,采用个案跟踪语料,探索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的习得发展过程与机制。丁银贞在《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中指出,鉴于当前韩国国内有关汉语语法偏误的现状,以“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为题,调查、分析韩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语法难点有哪些,并且将它们按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汉语初级阶段的语法强化教学方案并应用到实际授课中去,再通过调查,检验语法教学的效果。4.针对国外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疑问句方面的研究祝逸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中指出,通过对留学生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偏误进行考察和分析,找出个中的缘由,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建议,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疑问句教学事半功倍。蔡建丰在《以英语为母语者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研究》中指出,通过选取了10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作为研究样本,调查他们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情况,结合认知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汉语实际的交际语言进行比较,描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习得汉语疑问句式的过程,得出了这个过程的基本习得顺序与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外汉语疑问句教学建议。苏薇丽在《老挝语汉语疑问句对比研究》中指出,以老挝语和汉语疑问句的句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老挝语疑问句的句式分类同汉语的分类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廖伟在《泰国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偏误研究》中指出,汉语与泰语疑问句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点,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不可避免地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偏误,而对这种偏误的分析和纠正有利于学生汉语的学习。金媛在《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中对西班牙语和汉语疑问句的对比,研究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旨在为母语为西语的拉美地区的疑问句教学提供教学参考,为今后在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拉美地区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提供鲜活的素材和第一手资料。5.韩国学者开展汉语学习方面的研究ParkWoo-seong在《韩国初等、高等中学第二外语教育政策方向性探索》中对中对韩国中学第二外语教学政策的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朴惠原在《大学教养中国语教学活性化方案研究》中通过对韩国大学内教养汉语教学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养汉语课程的问题及师生对教养汉语课程的要求,提出了改善方案和长期发展方向。郑梦娟在《汉语国际传播: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从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的角度,阐述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4)参考文献[1]杨眉.韩国学习者汉语疑问句系统的习得研究[H].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2]黄娟.初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研究[H].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3]金旿卿.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H].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9.[4]李胜男.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的韩国语疑问终结词尾教育方案研究[H].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3.[5]李吉子.汉语“什么”和韩国语“(?)”对比[H].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2.[6]河晰兰.韩国语疑问代词“??”和汉语疑问代词“谁”的语法对比研究[H].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5.[7]焦坤峰.韩中口语中疑问表达方式对比研究[H].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7.[8]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H].华东师范大博士论文,2010.[9]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H].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0]谭轶操.现代汉语疑问句语用研究[H].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11]蔡建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疑问句系统考察[H].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03-20[12]祝逸灿.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H].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13]陈香兰.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的语境观与高层转喻机制[H].外语学刊,2012-11-05.[14]金旿卿.韩国儿童汉语否定句与疑问句习得的个案研究[H].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9.[15]周丽华.现代汉语特指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调查研究[H].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16]张云芳.汉语特指疑问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H].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17]张红欣.外国留学生疑问句系统习得顺序的考察[H].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8]牛长伟.汉语疑问词的语义解读及其应用[H].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5.[19]祝逸灿.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习得的常见偏误及教学策略[H].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20]蔡建丰.以英语为母语者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研究[H].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21]苏薇丽.老挝语汉语疑问句对比研究[H].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7.[22]廖伟.泰国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偏误研究[H].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23]金媛.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H].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论文,2016.[24]金美顺.韩国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试论[H].韩国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2.[25]孟柱亿.韩国中国语教育环境变化及指向方向[H].韩国中国语言研究,2009年.[27]盂柱亿.对建设中国语教育学的研究[H].韩国中国语言研究,2009年.[28]李姬玉.韩国中国语教育的历史考察及展望[H].韩国庆熙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29]ParkWoo-seong.韩国初等、高等中学第二外语教育政策方向性探索[H].韩国首尔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30]朴惠原.大学教养中国语教学活性化方案研究[H]韩国成均馆大学,2010年。[31]郑梦娟.汉语国际传播:主要问题及其对策[H].江汉大学学报,2006(06).[32]贺阳.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H].语言文字应用,2008(02).[33]陈永莉.汉语国际传播的制度建设问题[H].暨南学报,2009(01).[34]陈永莉.试论对汉语国际传播机遇期的把握[H].江淮论坛,2009.[35]滕亚丽.“多少”一词的用法探究[H].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36]陈杰.副词“多少”的研究[H].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5.[37]黄珊.“多少”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H].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38]齐晓峰.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H].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4.[39]葛舒菲.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H].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4.2014-05-01硕士2004-05-20硕士1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本文以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为题,开展韩国初级学生针对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工作,通过查找中韩两国在疑问句表达形式、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提出韩国初级学生在开展年龄类特指疑问句教学上的相关建议。2)研究内容本文拟定五个章节进行论文内容的论述,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内容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现状,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等内容;第2章相关概念介绍,为保证论文论述过程的完整性,本章对论文论述过程中相关专业词汇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第3章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查阅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韩国初级生开展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对韩国初级生在开展年龄特指疑问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第4章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问题原因分析,本章基于调查研究法,对韩国初级生对汉语中年龄特指疑问句的相关调查结果的分析。第5章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建议,本章是基于前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机制改进方面的建议。第6章结语,本章是对前六章内容的汇总与总结。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通过研究解决目前困扰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在学习上的困扰问题;②研究中文老师在开展汉语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本人阅读和查阅了涉及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理论书籍。通过在网络上查阅“汉语疑问句”、“年龄汉语特指疑问句”等相关关键字,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中外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咨询数据库上查阅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近百余篇。问卷调查法:在文献资料查阅以及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困难问题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汉语、韩语在特指年龄类疑问句情况调查的问题上,又专门定制了调查问卷,为提供真实、系统的调查问卷提供基础,并为后期问题分析提供依据。2)技术路线3)可行性分析①本人有多年的汉语教学经验,了解和熟悉目前汉语中疑问句的学习难点,为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②本人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大多为韩国学生,有较好的调查研究条件,为开展数据调查分析工作创造了条件;③学校的教育网和公众网很容易获取到与本论文相关的相关文献,为开展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创造了条件。3.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目前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方面的文献没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了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疑问句一直是汉语学习的难点,而汉语存在的语言丰富性、表达形式多样性又增加了疑问句学习的难度。中国历来是一个尊老爱幼、崇尚美德的国度,不同年龄阶段年龄询问及表达形式又增加了疑问句的复杂程度,因此做好开展好汉语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外国学生对汉语疑问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整体提升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论文研究进展:成果:形成硕士论文一篇三、论文大纲摘要ABSTRACT1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1.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2.1课题研究目的1.2.2课题研究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1.3.2国内研究现状1.4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4.1研究对象1.4.2研究方法1.4.2.1文献资料法1.4.2.2问卷调查法1.4.3研究内容2相关概念介绍2.1疑问句的定义2.2疑问句的分类2.3特指疑问句2.3.1特指疑问句的概念2.3.2特指疑问句的构成2.4汉语中年龄称谓的发展演变2.5本章小结3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韩国开展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3.2韩国初级生在开展年龄特指疑问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3.2.1对汉语语境理解不透彻3.2.2对汉语疑问句的分类理解不透彻3.2.3对汉语疑问句句式的理解不透彻3.2.4对汉语年龄称谓掌握不到位3.3本章小结4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过程中问题的分析4.1调查情况介绍4.1.1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4.1.2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4.1.3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情况4.2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4.2.1调查群体基本情况分析4.2.1.1个体性别的调查结果分析4.2.1.2个体年龄段的调查结果分析4.2.1.3对中文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4.2.3对不同年龄段人的称谓分析4.2.3.1不同年龄段的人对70岁以上老年人称谓的分析4.2.3.2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小孩称谓的分析4.2.3.3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同龄人称谓的分析4.2.4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2.4.1不同年龄段人对中年妇女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2.4.2不同年龄段人对中年男士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2.4.3不同年龄段人对青年男士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2.4.4不同年龄段人对青年女士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2.4.5不同年龄段人对小孩的年龄疑问句分析4.2.5年龄疑问代词分析4.2.5.1“几”的年龄疑问代词的分析4.2.5.2“多少”的年龄疑问代词的分析4.2.6从出生年份推算年龄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2.7从年龄差距推算年龄的年龄特指疑问句分析4.3本章小结5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建议5.1强化汉语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5.2强化韩国初级学生对汉语语境的理解5.3强化韩国初级学生对疑问句句式的理解6结语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致谢四、研究基础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无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无五、导师意见导师签名:*年*月*日六、导师组意见导师组各位老师签名:学科组长:*年*月*日七、所在培养单位意见培养单位公章:培养单位负责人签名:*年*月*日注:开题后本报告需交一份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备案。6韩国初级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问卷调查开展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使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韩国初级学生习得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学习情况,了解韩国初级生在开展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为了达到最佳的的调查效果,请单独、认真作答。1、调查人员基本信息情况1.您的性别是()A.男B.女2.您学习汉语长时间了()A.1年B.2年C.3年D.3年以上3.您的年龄是()A.20岁以下B.20到30岁之间C.30岁到45岁之间D.45岁以上2、年龄特指疑问句中年龄称谓选择题4.小王:你()?小李:我十二岁了。A.几岁了?B.高寿了?C.多大了?5.小王:你家孩子()?小李:我家孩子才八个月。A.多大了?B.高寿了?C.几岁?6.小王:您()?老李:我八十二岁了。A.多大了?B.高寿了?C.多少岁了?3、年龄特指疑问句中人称代词选择题7.小王:()高寿了?老李:我七十八岁了。A.你B.您C.你们8.小王:()几岁了?张明:我刚刚八岁。A.你B.您C.你们4、您对汉语老师的需求9.您希望您的汉语老师是()A.韩国人B.中国人C.随便10.您希望您的汉语老师教学()A.一问一答式B.主讲教学式C.情景模式11.您学习汉语的目标是()A.能实现简单对话B.能满足读写的要求C.随便学学5、其他问题12.您对年龄类特指疑问句的教学上还有什么其他需求?
50 评论

唯有自己强大

已采纳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文简介:编号111112127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学生姓名杨滟艳专业对外汉语学号111112127指导教师王立洲学院文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文内容:编号111112127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学生姓名杨滟艳专业对外汉语学号111112127指导教师王立洲学院文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研究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学科内部的基本共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来讲,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谈到“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来讲,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培养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忽视语言教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往往决定语言教学的最终效果。充分而积极的文化教学既能起到促进和深化学习者语能力的作用,也使语言教学的手段更加丰富。中国的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心理积淀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想要学好汉语,学习汉语背后的儒家文化知识必不可少,所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分析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学文化的教学,将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了解汉语思维,从而提高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弘扬和传播,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此外,许多留学生在希望掌握汉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同时,也希望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儒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统治地位,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外国留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儒学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对留学生进行儒学文化教学,既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又能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1950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从80年代后一直以蓬勃发展的态势稳步前进,尤其在90年代后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研究也进入到学科理论的深化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文化教学进行了热烈、持久而有意义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问题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尚且还是一个有待肯定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和外语教学界普遍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看成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而把文化看成是历史、地理、哲学等非语言专业的教学内容。这种纯语言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低下。后来,随着熊文华、朱文俊、吕必松、张占一等学者先后提出在语言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观点,我国语言教学界逐渐走出了“就语言教语言”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并迅速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进行文化教学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二)文化教学的内容与分类问题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渗入文化教学,这已成为公论。但文化的内容浩如烟海,究竟哪些文化内容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哪些文化内容不该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范畴,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给文化教学准确定位。1984年,张占一先生在《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中首次提出了“交际文化”的概念,他从功能的角度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认为:“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属于交际文化。”后又在1990年发表的《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一文中对“交际文化”的内涵作了进一步补充,增加了“非语言”的内容,扩大为“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交际文化”的概念一经提出,热烈响应者有之,严厉批判者也有之。但不管怎样,事实证明,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系列有关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分类以及文化导入方法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这个概念的认同和深化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赵贤州、陈光磊、林国立、魏春木、卞觉非等。可以说“交际文化”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理论已经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日趋成熟和完善。(三)文化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对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外,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关于文化因素教学的方法与原则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共出现过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文化语言有机化合说”,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文化导入说”和“文化揭示说”。赵贤州先生最先提出“文化导入说”,并对文化导入的原则作了探讨,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导入时必须遵循“阶段性、适度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此后,魏春木、卞觉非、陈光磊、张英等人也先后对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光磊提出文化导入有四种方法,即“直接阐释法、交互融合法、交际实践法和异同比较法”。张英则认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比重在整个预科教育阶段是个‘变量’,它的规律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规定“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比重,在初级约为5∶1,中级阶段约为4∶1,高级阶段则要上升到3∶1”。“文化揭示说”的主要倡导者是张占一和吕必松等学者,其核心理论就是“交际文化”,即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揭示那些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以上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研究现状。80年代末至今,对外汉语教学界针对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文化教学的内容、分类、方法与原则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儒家文化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论述也都是散见于一些其他的论著和小论文中。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儒学文化的教学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三、本课题的研究路线(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家文化因素的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1)要有针对性(2)要有代表性(3)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2.教学内容的选择(1)语音(2)词汇(3)语法(2)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学文化教学的教学策略1.文化讲座2.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3.课外文化实践教学四、进度安排第1阶段:2014——2015学年第1学期11-12周:选择导师,在导师指导下查找资料,确定研究方向13-14周:网上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并开题15-18周:继续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第2阶段:2014——2015学年第2学期8—9周,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拟写论文提纲和初稿;10—11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进行二稿写作;12—13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三稿写作并定稿;14周,按照学校要求排版,送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阅论文;论文答辩;15周,答辩后按照答辩委员会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并打印装订论文。五、文献综述(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1986年,何道宽在《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中提出文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言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并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张英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中对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中存在的为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现状是缺少精准性的典型教材,且文化教学目标并不十分清楚。提出制定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和确立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等级标准的解决方法。王美玲在《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中》探讨了汉语文化语用特点及其渊源,分析了汉语语用特点中的文化因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考察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就留学生汉语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建议。刘琳在《浅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对汉语中语义、语构、语用所体现的中国文化进行了分类。总结了汉语语义中体现中国特有的现象与民族含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汉语语构体现的汉语整体性的特征和结构“意合”;言语交际如:称呼、问候、道别和非言语交际如:隐私、时间、行为语言等方面汉语语用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1987年,复旦大学留学生部汉语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陈光磊在《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一文中结合日本留学生,美国留学生以及复旦大学几位语言教师的体会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提出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相关性,对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方法论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刘琳在《浅谈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提到文化在教材中出现的方式,即:在对话中体现文化、在课文中直接介绍文化、通过注释讲解文化、练习中补充文化,指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有效使用文化对比法、以讨论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等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为我们对外汉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借鉴。陈映戎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与形式》中提出:“文化探究策略”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知识性,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又提出了借助声像等教学手段传递文化信息、分角色情景表演、开设文化讲座和文化实践课等对留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方法。祖晓梅在《提问——汉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详细阐述了“提问”在文化教学中的意义、内容和策略,指出汉语课堂采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突出了汉语课堂交际化、互动性和过程化的特点,并对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三)对外汉语教师素质要求目前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重要问题,学术界的研究还不甚成熟,陆俭明先生曾经提出汉语教员应具备的几种素质:很强的学科意识、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和自尊自重的意识。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师专业思想认识的要求,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王晓音在《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中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汉语知识素养、语言素养、业务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我成长指南。韩东在《全球“汉语热”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结合其考察的美国汉语教师标准和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标准,提出了符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结构框架,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具备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相对全面的语言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教育技能;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教育改革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单亚兰在《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探究——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通过对在华留学生的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一些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期待。(四)对外汉语教学中儒家文化因素的教学研究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被逐步重视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一些相关的研究和论述也都是散见于一些其他的论著和小论文中。关世杰在《跨文化交流学》的第二部分对人的价值观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的论述中提到了一些儒家的价值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陈光磊在《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中的第一项习俗文化和第三项心态文化中也提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刘博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的第二章提到了儒家的伦理观和自谦礼仪。顾嘉祖在《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一书中提出语言背后隐含着的深层的文化观念,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了儒家的“仁”的思想、“等级观念”、“中庸之道”、“宗法人伦结构”等,从儒家文化观念的角度对汉语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张公瑾丁石庆在《文化语言学教程》中从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反映社会形态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汉民族的语言道德标准进行了总结,即:言礼、言仁、言忠、言信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于语言道德准则的影响。陈俊森樊葳葳钟华编著的《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第四章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对儒家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即儒家的天道观、仁义观、礼仪观、信义观、家庭观、婚姻观等。对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在赵建华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功能大纲》中有关称谓、礼让、敬佩、信任与不信任、谦虚等方面的内容页涉及到儒家文化对于汉语语言的影响。(五)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日渐成熟,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范围更是广泛,没有系统和详细的论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中国儒家文化因素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大纲文化因素教学的编排中涉及到的儒家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也相对较少,对于留学生对汉语语言背后的中国儒家文化的学习不利。2、由于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还不甚成熟,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和素质的认定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3、对于外国留学生进行的儒学文化教学没有针对性的区分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对于儒学文化对不同文化的影响在教学中应用甚少。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文试从文化教学的角度对于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的儒学文化教学进行研究。六、参考文献【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刘博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5】赵建华.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6】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1【7】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文化,1990(3).【8】赵贤州.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9】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10】何道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J】.外国语文教学,1986,(1)【11】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6)【1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中山大学学报,1996,(6)【13】周思源.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14】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15】王洪明.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J】.教育探索,2011(8)【16】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17】赵宏勃.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5【18】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19】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20】周正兴.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必备素质【J】.苏州大学学报,1995【21】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2】赵贤州.教材编写散仑【J】.世界汉语教学,1987【23】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4】熊文华.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
70 评论

沉寂于以往

已采纳
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凡具备不同文化背景之人士,其从事交际活动的过程都可称为跨文化交际。外族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与汉语母语者交流,当中必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要想交流得以顺利进行,除了过硬的语言功底,是否具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否恰当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很快,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成果。然而观察当前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状况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很好地“为我所用”。汉语教学更多地仍旧着眼于语言本身,对语用和交际层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我们注意到,许多有着极高语言水平的外族汉语学习者,当他们身处现实交际情景中时,经常说出一些不得体的、令汉语母语者感到难以理解乃至厌恶反感的话语。可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缺失,已成为汉语学习者(特别是中高级学习者)顺利展开交际的一大障碍。  本文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知识,探讨其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性地提出“以语篇为切入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之设想,以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语篇和跨文化交际  1.1语篇系统  如前所述,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的交际活动。然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这一范畴的界定,不同学者持有多种意见。有的主张每个人之于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任意两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认为是跨文化交际;有的则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当以国别研究和主流文化对比为重心。其中,Ron Scllon在上述第一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人由于职业、性别、代别等差异而分属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语篇系统。因此,比起研究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语篇系统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更大。此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大而无当”之对比的不满,同时也为我们考察跨文化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篇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运用。语篇系统由意识形态、语篇形式、社会化和面子系统四个部分构成。意识形态是为群体内成员所共享的历史和世界观,亦包括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内容。语篇形式可进一步细分为语言功能和非语言交际两部分。语言功能决定了群体内成员使用语言更多是传达信息还是维持关系;非语言交际涵盖了体态语、时空概念等内容。社会化关注人和学习的理论,以及个体通过何种方式适应身处的文化环境。面子系统则是亲属关系、群体成员间及成员与外界关系的体现。  任何个人为了融入自己所属的群体并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同,首先需要培养某种共有的意识形态,其后通过接受并掌握具有该群体特征的语篇形式以完成个体的社会化,最终在群体内部及与其他群体的人际交往中形成面子系统。  既然不同群体的语篇系统各有其特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必然是在不同语篇系统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若最终取得一致,则交际得以顺利开展;若协调失败,便往往造成沟通障碍,表现为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1.2语境与文化  前文提到,语篇是在特定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而语境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因素,经常被人忽视。  “语境”的概念最早由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他认为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个部分。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Beyond Culture中,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两大类。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拥有典型的高语境文化,而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国家则是低语境文化的主要代表。  高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递更多依赖于对语境的把握而非直接的语言表达。说话人仅作“点到为止”的表述,强调“意会”,而察觉并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听话人的责任。这种交际特点决定了交际者之间必须共有足量的已知信息(以语境的形式存在),因此高语境文化中人与人之间联系密切,且更为看重集体,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与此相反,低语境文化下的交际要求说话人必须毫不含糊、完整准确地通过语言传递信息,任何企图以暗示的方式表达意见的尝试都会被认为是不合规则的。由于对语境依赖程度低,该种文化下的人际关系显得疏松,也更加强调独立自主的个体意识。人们总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不那么关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欧美人在与中国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障碍。欧美人常常感到中国人说话含糊其辞、拐弯抹角,像是在回避问题;而中国人则认为欧美人说话过于直接,不顾及对方感受,有时候会让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双方的相互印象说明,他们均未注意到各自所属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将自己习惯的交际风格和交际策略强加于对方,因而造成了彼此的误解,严重时极有可能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  1.3语篇系统和语境的关系  任何语篇系统都是特定语境的产物。不同语境之下往往形成不同的语篇建构,而语境亦成为语篇系统得以顺利运作的重要基础。跨文化交际活动可以被看作是身处不同语境和文化、掌握各具特色语篇系统的人,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过程。如果对语境文化差异没有足够认识,不具备在各种语篇系统之间转换的能力,就难以开展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语篇系统的彼此差异既是不同文化的集中体现,又在文化的演变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语篇对比分析之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2.以语篇为切入点的跨文化交际教育  语篇分析进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并非新鲜事。然而当前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尚在于克服单纯的词汇、句型讲练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负面影响,引导学习者关注语篇这一大于句子的语言成分,考察若干句子以何种衔接手段构成篇章,篇章如何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句子,逐渐掌握成段表达的语言能力。  既然语篇分析可以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帮助,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语篇系统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关注形成该语篇的特定语境和文化背景,从而自觉地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而言,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考虑到其有限的语言水平,此时的汉语教学仍应将重点放在词汇和句型上。但对于一些能够体现汉语“高语境文化特点”的词语或句子,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学生,它们“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如此,既避免了讲解交际规则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懂得怎样在实际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学到的词句,又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意识:话不仅要说得对,还要说得合情合理,因此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语境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具备理解较长篇章的能力后,教师便可针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解、引发冲突的因素,选择或设计能够反映这些因素的语篇让学生阅读、分析,并进一步与自己的母语和本族文化对比,观察在相同或近似情景下,两者在语篇建构方面有何分别,找出这种分别与不同语境和文化间的对应关系,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这样的教学尝试,一方面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转变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观念和手段,另一方面也仰赖教材编写者的配合。以下仅举一例予以说明:  情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到社区与中国百姓联谊;  人物:Jenny(外国学生)、李阿姨(社区居民)  李阿姨:姑娘,来这边坐。  Jenny:哎,阿姨您好。  李阿姨:中文说得可真好,学了几年了?  Jenny:您过奖了,我学了快两年了。  李阿姨:哎呦,两年就说得这么好了,你这是多大了?  Jenny:我20岁,秋天要读大学三年级。  李阿姨:小姑娘长得真漂亮,等阿姨给你介绍个男朋友。  Jenny:啊,不用不用。  李阿姨:来,来,吃些桔子。  ――节选自《体演成都》7.1到社区去  这段对话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初次见面的两人展开语篇的典型范例,且明显包含了容易引发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几个要点。首先,在“如何回应他人称赞”的问题上,中国人和欧美人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度。受高语境文化影响,中国人习惯赞扬他人,贬抑自己,以展现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在受到称赞时,往往以带有否定意味的谦辞来回应;而强调个体意识的欧美人则倾向于对别人的称赞致以感谢,这被认为是直白地表达真实感受的恰当方式。那么,如果上述对话中,Jenny在听到李阿姨称赞自己中文说得好时,沿用母语的交际规则回答“谢谢”,恐怕会给李阿姨留下“不够谦逊、不懂礼貌”的印象。课文在此处做了正确的处理,让学习者了解应该用“过奖”一类的谦辞来回答才算得体。  接下来的对话更具代表性。中国人觉得询问他人年龄、关心他人情感问题无伤大雅(尤其是晚辈对长辈),这是因为在高语境文化中,语篇形式的功能更主要的是维持关系,而非获取信息。李阿姨问Jenny多大了,要给她找男朋友,只是表现对年轻人的关心,同时试图与初次见面的Jenny建立融洽的关系,以使交谈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然而对Jenny来说,倘若她以母语和本族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李阿姨的话语,则很可能会认为这是在打探、干涉自己的隐私,于是觉得尴尬,甚至反感。笔者认为,此处课文的处理有待商榷,“不用不用”仍显得生硬且不够友好。如果改成“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暂时还不想谈恋爱”,既照顾了对方的好意,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中外两种语境文化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是更稳妥的处理方式。  3.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懂得如何“在正确的场合说恰当的话”。语篇分析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独特视角,其原理和方法应该也有必要为汉语教学所借鉴。如果汉语教材设计者能在课文编写中有意识地加入反映跨文化交际特点的语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这些语篇,归纳跨文化交际规则并为己所用,或许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4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文系学什么?

    汉语主要研究语言学、文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内容,使学生具有汉语及语言学、应用文写作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例如: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授课,提高学生成绩;对学生作文进行辅导,参加竞赛等。开设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教育 学、心理学等。

    春风江南岸 4人参与回答 2024-11-22
  • 儒森汉语

    儒森汉语秉承推广中国语言及传统文化和培养优秀对外汉语教师之两项使命,我们专注于外籍人士的汉语课程教学和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儒森汉语承办国际和国家级别的对外汉语教师专业考试和证书颁发,同时为全球的母语非汉语的外国人士提供中国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知识服务。我们在上海有3个培训中心,并且具有非常中国特色的学习环境,让你置身于学习中国文化的海洋之中。 儒森汉语同时与国家汉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国际人才开

    茈女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11-22
  • 武汉理工大学对外汉语专业

    1,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一些学校也把华语列为必修课.各国对于汉语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2,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可以去出国任教,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近几年名牌高校的部分毕业生有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3,从事对外汉语国际教育的人员则需要持有CETTIC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以及具有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技术才可以到达上

    _E暮夜 4人参与回答 2024-11-22
  • “中国语言文学类”是干什么的?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这是一个大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具体的专业进行学习。如在汉语言文学中,学习的范围主要分三块:一是语言学知识,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

    别名画师 4人参与回答 2024-11-22
  • 非对外汉语专业的人可以考PAT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吗?

    你是大专学历的话,初级报考条件就是:普通岗位员工,工作时间少于1年的,参加PAT项目相关专业(初级)实训达到规定课时数,经考核合格的,可获得专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初级)。还有中级和高级。不一定要考那么多证书吧,要看是不是国家颁发的啦,证书必须具有国家的权威性才能得到认可嘛,现在国际上业也成立了许多机构,但个人认为国家颁发的PAT证书比较稳定,就看你的选择了。

    瑾沫流年 4人参与回答 2024-11-22